发新贴回复
返回列表1

查看:8775     * 贴子主题:守望文脉

帅哥:云水长天



积分:3174
注册:2017-03-13
沟通:
Post By:2019/6/26 0:29:08
中学时读《史记·田单列传》时,第一次知道了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的故事,当时觉得非常新奇,原来我们的即墨竟有如此令人骄傲的辉煌历史。后来,在《青岛日报》又读到了我的老师、被誉为“即墨太史公”韩乃桂先生的一篇《田单何地纵火牛》的文章,才知道我们即墨故城在平度古岘的朱毛村。因此,拜谒即墨故城就成了萦绕在我心头多少年的一个梦想,这一梦竟然梦了三十多年。
      去年缘于研讨“中国乡村诗歌春晚”和拍摄微电影《醒来2》时,我数次去平度,在平度前前后后呆了一个月之久,心里一直想到即墨故城去看看,因为时值初冬天气较冷,加上需要麻烦当地领导和朋友,就没好意思开口,总觉得有一种未了的心愿牵绊在心头之上。
      今年四月从北京回青岛,恰好作家杜法好根据平度市热血同源支援救助大队的感人故事,编写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热血在流淌》,约我去平度交流一下,“热血同源”救助大队长郭宇宙来即墨接我的时候特地从古岘走,于是,我终遂所愿,第一次来到了古岘镇朱毛村,第一次拜服在了即墨故城的废墟之下。
      即墨故城的废墟啊,你用一双深邃的眼睛,静静地仰望着蓝天,默默凝视着来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静的好像两千多年的风云际会战火纷争,在你的身上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就这样平静地仰望着,凝视着,守望着,守望着千年历史变迁的沧桑,守望着即墨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文脉。
      即墨故城位于距离平度市城区东南约三十公里的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即墨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邑。“因城临墨水,故曰即墨”;后世因城设朱毛村,《左传》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十一月,齐侯灭莱,乃建此城于原莱国之中,北依群山,南控芥莒。[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0%E9%BD%90/73386]田齐[/url]置邑,封重臣为即墨大夫。春秋时期,齐大夫朱毛曾居于此,故有俗称‘朱毛城’; 后因西汉[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B7%E7%8E%8B/7679128]康王[/url]刘寄封于此,又称‘康王城’......”。
      有谁知道,就在你这片废墟的默默守望里,我的脑际掠过了在你这座胶东名城里,多少朝代的王候们建立自己的封地或陪都的情形。在曾经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前后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理于斯。直到现在,这些王公贵族依然对这方土地依依不舍,他们把自己的身躯和灵魂,都留在了即墨这片有着深远文脉的热土。距你不到十公里的六曲山那规模宏大、蔚为大观的古墓群,就是有力的例证。六曲山古墓群,东起[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E%99%E8%99%8E%E5%B1%B1/28219]龙虎山[/url],西至[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A%9F%E7%AA%BF%E5%B1%B1/8533975]窟窿山[/url],蜿蜒近十五公里,分别在古岘、云山、[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A%BB%E5%85%B0%E9%95%87/1787973]麻兰镇[/url]的十多个村的三十余个山头上,共有三百六十余座,就连西汉景帝之子[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B7%E7%8E%8B/7679128]康王[/url]的康王,也把自己对这片文脉的难舍,化作了一个巨大的山丘,和你一起虔诚地守望着,守望着.......
        “即墨门开纵火牛,燕师营里血波流。”
      站立在这片废墟之上,凝望着眼前和远方已经变成葱郁农田的当年广阔的城池,我的眼前幻化出了公元前284年的那场令人热血奔腾的场面。当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率大军攻打强大的齐国,不足半年时间横扫齐国七十余城,唯有莒城、即墨久攻不下。令“田野辟,民人给,官无[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5%99%E4%BA%8B/1035228]留事[/url],东方以宁”因封万家的即墨大夫,为了齐国的尊严,为了即墨这片土地的尊严,为了即墨民众的安宁,悲壮长歌英勇战死。即墨守将田单拔剑冲天而起,用连环计集齐了民心军心,“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後。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田单率即墨兵士)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秦灭六国,以即墨城为郡治设[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B6%E4%B8%9C%E9%83%A1/7966098]胶东郡[/url]。[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1%B9%E7%BE%BD/7005]项羽[/url]分齐地为三,以古即墨城为都,设胶东国。西汉前期三封[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B6%E4%B8%9C%E7%8E%8B/2493108]胶东王[/url],康王刘寄及其子孙,传国直至西汉之末。后历东汉、魏晋、十六国,直到北齐天保七年(556年) [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B3%E5%A2%A8/309219]即墨[/url]废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设[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B3%E5%A2%A8%E5%8E%BF/6579073]即墨县[/url],移县城于旧不其县境”,形成了今日的即墨。
      历史,似乎总是在一个个节点上形成中拐角中,如同蛇行一般蜿蜒向前,分分合合中,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朝代的兴衰长短,对于过去的是彩色还是黑白,已经无足轻重,唯一延续下来并可以得到一代代后人传承的,就是历史的文脉。山河大地,壮美中总有一份卓然的孤傲,那是历史的文脉赋予的特殊气质。沿着历史的废墟,我看到沧桑中总是隐匿着着一丝缱绻,那是因为厚重的历史文脉里,闪亮出来的一种深邃而浓郁的、肃穆而庄重的民族情感,也是每一位倾慕于它的观众,在与无数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神交时,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赞叹和相惜。
      即墨故城的废墟,并没有给我壮观的视觉呈现,而是给了我一个赤裸裸的遗址,让我由此幻想它曾经何等辉煌伟岸。废墟是一段历史留下的化石标本,我凭吊着即墨故城的废墟,想象得出它当年的雄伟和华丽。如今已全然不再是原来的模样,曾经高大巍然的城墙,现在只余下残缺不全的遗迹。这片废墟里,曾在闪烁的刀光剑影、漫天的烽火硝烟和震耳欲聋的声声鼓角中,在怒目奔腾的火牛阵里,见证过王朝的兴盛与衰亡,记载下岁月的沧桑。作为久远时代的遗存,蕴含着我们先辈的博大的智慧和磅礴的精神,这片看似凄凉的废墟,足以诠释历史的纵深,足以持续不断地向我们和后代传递文明发展路径中的隐秘和昭示人类历史最深刻最深沉的精魂。这是一种对民族命运关注的守望,这是对千年即墨文脉的关注与守望。
        一片历史的废墟,它那因岁月洗礼而风霜满面、苍老凌乱的外表,具有独特的废墟美学,透着来自久远历史沉甸甸的内在厚重,依然给人一种隔世的旷远之感,令我们这些注目者内心在肃穆中感到几分敬畏,或许,也有几分失落和茫然。至于身后其他脚步匆匆路过此地的游人们,可惜错过了一段尘封的历史,错过一次感受历史本身的厚重,从而错过一次触动心灵或许还可顿悟人生的机会了。
        抚摸着即墨故城的废墟,我的灵魂深处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泱泱不息奔腾跳跃的文脉。于是,我长跪身躯,朝着即墨故城的废墟,朝着你这如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一样跳动着的即墨文脉的守望者,深伏叩拜,五体投地!
                                                                                                        2019年6月于青岛平度[img]/tp/2019/0626/0028292427.jpg[/img]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1
Powered by ShuzirenCms © 2003-2024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0324 second(s)